【MPF強積金】新手入門攻略+強積金公司比較

一文了解強積金平台、強積金5大種類和及如何整合強積金,最適合強積金新手!立即了解更多!

Masthead Image

強積金公司比較

供應商計劃數目基金管理費
友邦(信託)有限公司224最高 1.18%
銀聯信託有限公司52最高 1.2%

如何選擇合適的強積金平台?

投資者主要需了解產品(計劃及基金)、服務、基金收費及個人投資目標。投資者可於積金局的強積金比較平台,比較各受託人及成份基金。平台比較市面上15個受託人、當中一共有32個計劃、包括476隻成份基金,投資者可利用平台按受託人、計劃和基金的類型,了解基金的收費及過往的表現回報,令投資者可於短時間內掌握投資強積金的資訊,再作明智的投資選擇。平台亦提供基金開支比率分析,你可以根據基金的類型,了解最高及最低開支比率的成份基金。

強積金5大種類

股票基金(較高風險)

股票基金如香港股票基金、亞洲股票基金、環球股票基金等雖然回報高,但屬較高風險的投資。股票基金主要投資在單一地方、地區或全球股市,基金的升跌受股市的波動及滙率的影響。

混合資產基金(中至高風險)

混合資產基金的風險屬中至高水平,主要以投資股票及債券為主,旨在分散投資風險。投資者要明白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愈高,風險亦會提高。

債券基金(中至低風險)

債券基金風險屬中至低。債券基金由政府、銀行、商業機構或國際機構所發行的債券或債務工具,基金回報來自利息收入,或在市場上買賣債券所得的利潤。如遇上加息周期、滙率波動或債券信貸評級下解,都會影響其回報。

保證基金(較低風險)

保證基金屬較低風險的投資,為投資者提供保本及最低回報的保證,但都有附帶條件,如投資者不能在鎖定期內提取資產或轉換計劃。

強積金保守基金(較低風險)

強積金保守基金較低風險,但有可能追不到通脹。強積金保守基金投資於短期銀行存款及債券,旨在賺與銀行港元儲蓄存款利率相約的回報。

background image

強積金整合

Step #1

選定受託人及計劃

投資者需選定心儀的強積金受託人及計劃,再將現有的多個個人強積金帳戶整合至心儀的強積金受託人及計劃。

Step #2

填妥表格

成員只須填妥「計劃成員整合個人帳戶申請表」[第MPF(S)-P(C)號表格],並將表格交給選定的受託人即可。

Step #3

核對整合帳戶文件

整合帳戶程序完成後,計劃成員會收到原受託人及新受託人透過郵寄方式寄出的「轉移結算書」和「轉移確認書」。計劃會員需小心核對資料,確保資料無誤。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計劃為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及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投保人提供稅務優惠。如你有興趣參與計劃,你要留意扣稅上限為6萬元。不過,你亦需要注意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的款項只可在65歲退休時才可提取。如果你愈早開始投資及儲蓄,在複息的優勢下,積蓄會越滾越大。如你決定每月多投資數百元作強積金供款,與不參加自願性供款相比,到65歲退休時強積金戶口的差距可能達六位數字。

強積金半自由行

在現行「強積金半自由行」的規定下,計劃成員雖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選擇心儀的強積金受託人,但成員需注意計劃只容許轉移現職賬戶中的僱員供款部分而僱主部分並不會自動轉移到你心儀的強積金計劃。如你想將僱員供款的部份轉移到自選強積金計劃,就要每年向相關強積金供應商遞交一份轉移表格。

常見問題

我應如何選擇合適我的基金計劃?

投資者主要需了解產品(計劃及基金)、服務、基金收費及個人投資目標。你可於積金局的強積金比較平台,一次過比較各受託人及成份基金。

公積金與強積金有何不同?

雖然強積金和公積金均屬退休保障計劃,但在供款安排、投資組合,及提取權益方面都有不同。

強積金供款上限為多少?

強積金供款額為強積金計劃成員收入的5%,如你的以入高於每月$30,000,供款上限為HK$1500。

甚麼情況下可以提早提取強積金?

如計劃成員提早退休、永久性離開香港、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患上末期疾病、強積金計劃內結餘不超過$5,000或死亡,可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

兼職工作需要作MPF供款嗎?

只要僱員年滿18歲至64歲,不論全職或兼職,若受僱期不少於60日,你的僱主必須為你參加強積金計劃,並按照法例作MPF供款。如你的收入低於每月HK$7,100,僱員則無須供款。

如屬自僱人士,需自行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嗎?

只要你是年滿18歲至64歲的自僱人士,無論有關入息多少,都必須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

忘記強積金戶口應怎麼辦?

你可以向各有關的計劃受託人查詢相關的強積金戶口資料。

如何查詢所擁有的強積金成員編號?

計劃成員可透過強積金「個人帳戶電子查詢」服務查詢個人帳戶紀錄。你只需持有香港身分證就可申請服務。計劃成員在完成申請後,必須透過郵寄/辦理親臨積金局確認身分手續,再獲取相關資料。

在MoneySmart閱讀更多投資內容